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暗黑大宋 > 第二三五章 秋硕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武器,一起拨给了华池县几营官兵,到时候庆州其他官兵分不到了。

  王巨一乐:“蔡公,不用蔡公说,下官也知道轻重,至少大顺城与柔远寨的官兵也要武装起来。不过蔡公,仅是官匠,人手还是严重不足。”

  “老夫打算从后方抽来两营厢兵打下手。”

  “另外还防止官吏贪墨。”

  “谁敢在这时候伸手,老夫会立即砍掉他的手。”蔡挺凶恶地说。

  …………

  去年王巨拨款调来三千石小麦做种子,在这时代。数量很大的,足足拉了四百大车子。但实际能播种多少亩地呢?

  少得可怜,只有一百来顷。

  没办法,这是一个薄种广收的时代,一亩小麦收成能不足两石。却需要近三十斤种子。看着那些短小的麦穗,王巨又想着后世的亩产与麦穗的样子,觉得很悲哀。

  所以宋朝出现一个说法,那就是一家人想要在交纳税赋后保持温饱,最少得拥有三十亩到四十亩的自耕地。就是这样,若是遇到灾害。还不得不逃荒去。

  这是王巨想法,但其他人不会那样想了,不仅是这些冬小麦,在王巨再三劝说下,有百姓也自发购买了种子。播种冬小麦。因此仅是冬小麦这一项,华池县便增加了近四万石的产量,若不算马,只算官兵的口粮消耗,仅是这个增产,足以能满足了。

  但还不能确定,若是按照以前的收成发展,收了冬小麦。秋粮收成就会减少,即便百姓勤劳,豆粟幼苗成长期杂在小麦里生成。也会影响到产量。

  究竟如何,那只能看高梁一天天地长高。

  闷热的夏天渐渐过去,八月临近,高梁一天天也快要成熟了。

  移载的高梁不多,不足两百顷,也就是王巨劝说种植冬小麦后的那些耕地。仅占华池县耕地的五分之一。

  并且百姓同样也在怀疑,一个简单的道理。原来一个苗坑里撒上五六粒种子,能长成四五株高梁。现在变成了一株高梁,这个收成能保障吗?

  好在王巨有了足够的威信,百姓这才将信将疑地听从了王巨劝说,一一移载。

  是否有保障,现在能看出来了。

  每一棵高梁的穗子足足是其他高梁穗子的三四倍大,并且籽粒更饱满,沉甸甸地垂下来,还略带一丝炎热的秋风一起,立即掀起一道道金色的波浪。

  长势是如此的喜人。

  连蔡挺在百忙之余,都忍不住几次骑马带着官员过来观看。并且它们的长势惊动了周边各县,许多安化县、龙蟠县,甚至子午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