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1852铁血中华 > 第18章 向外走(六)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袁慰亭在船上的时候已经从李鸿章这里得到了一些有关高丽的情况,在仁川港下船之后,袁慰亭跟着李鸿章到了中国驻高丽的办公司接过了自己新办公室的钥匙。然后,袁慰亭对李鸿章说道:“李局长,我准备去高丽实地走一圈。”

  “哦?”李鸿章用锐利的目光盯着袁慰亭。他心里面同时出现了两种感觉,第一种感觉自然是从干校回来的袁慰亭更有了进步。韦泽在光复党内强调了各种制度,其中之一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说法,包括在各种情况下该如何调查,有条件到处跑、没条件到处跑、看文件、听报告。在这些情况下该怎么进行调查,遇到情况暂时满足于何种程度。制度化的内容让情报收变成了一门学问。袁慰亭的级别可以让他去高丽转一圈,通过实地考察了解高丽更具体的情报。

  在感叹袁慰亭认真态度的同时,李鸿章的第二种感觉就是嫉妒。这些年轻干部们太幸运了,党和政府通过学习和讨论把这些顶级豪门的才能拥有的认识理念和认识方法教授给他们。在满清官场上,若不是真正的嫡系,谁也不会努力把非本派系的人培养成合格的官僚。

  李鸿章有出身,有老师,还有磨砺的机会,所以他对光复党的干部培训体系的理解极为深刻。在这样的体系下,只要本人肯学肯干,都能达到李鸿章现在的水平。而袁慰亭这种有点天份的年轻人,如果一路顺畅的话,最终能达成超过李鸿章的成就。

  这种认知对李鸿章来说是个很不爽的经历,现在中国能够上学上进的人比满清岂止多出百倍,不成器的家伙依旧不成器,可大批有潜质的年轻人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李鸿章接受了韦泽的指派,写过有关高丽封建制度的报告。所以他看得很清楚,这帮生猛的年轻人固然无法完全摆脱基于“血统和派系”的旧有羁绊,可他们已经从搬把凳子都要死人的封建义务中解放出来了。靠着自己的才干与能力,优秀的年轻可以振翅高飞,去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看着袁慰亭已经跃跃欲试的准备下去搞调研后大展拳脚的模样,李鸿章心中的种种想法凝结成了一句话,“我老了!”

  当然,年老也未必不是优势。批准了袁慰亭下去调查三周的申请后,李鸿章就去见了高丽的大院君。高丽国内局势已经是干柴遍地,执掌大权的闵妃集团权倾朝野,反对闵妃集团的人需要一面旗帜,这面旗帜自然就是高丽现任国王高宗的父亲大院君。李鸿章觉得自己老了,大院君比李鸿章还大了三岁,进入暮年的感觉往往会让曾经站在权力中心的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