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鉴宝秘术 > 第三三二章 良渚神器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属于考古学的文化范畴,上承凇泽文化发展演化而来。z哋忚莒a按照对良渚遗址出土物所做的物理炭14测年法,距今约5300年~4300年,也有晚于4000年的良渚遗址被发现,学术界取是按中间范围取值,不可能做到完全精确。

  良渚文化最早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最早的发现者施昕更。上世纪50年代环太湖地区的考古工作有诸多发现,先后发掘了上浦马桥、无锡鲜鱼墩遗址。1959年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夏乃先生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1973年草鞋山良渚文化精美玉器的出土,更是将长江流域的玉文化一下子提早了上千年,堪称我国南方灿烂文明的奇葩,成为全世界玉器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终极藏品。

  然而良渚文化古玉的仿制品,却也如影随形,一直在困扰着良渚古玉的收藏爱好者,早期仿品在宋代已经出现,帝都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宋仿的神人兽面纹良渚式玉琮。

  张天元拿着手中的玉琮,对那持宝人说道:“这个叫玉琮,你知道吗?”

  “什么是玉琮?”很显然这个持宝人对于自己手里的东西并不懂。

  张天元笑了笑道:“玉琮在古代,主要被统治阶级作为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而这种祭祀仪式在清代仍然存在。西周时期的著作《周礼考工记》记载,琮作为礼器用时,它的大小规格应与其主人地位相匹配。这一点。考古学家从众多出土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荣华富贵。玉琮用于随葬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成为其在各部落中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也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的一种葬制。”

  “哦,是这样啊。”

  “这件玉琮呈黄白色,有规则的暗黄色瑕斑,纹饰繁复精致。形为方柱体,内圆外方,通高88厘米,上下端为圆面的射,射径171至176厘米,正中有对钻圆孔。孔径49厘米。重达6500克。跟曾经发现玉琮王几乎是一模一样。”张天元接着说道。

  “什么,玉琮王?”一旁闲着的马雍听到张天元的话,急忙就探过脑袋来看。

  那件玉琮王他以前去江浙的时候见过,虽然工艺上来说,当然没办法跟很多后代的作品相比,但是却充满了神秘气息,现在居然在华夏之宝节目上遇到了一件同样的东西,他能不惊讶吗?

  “马老,您来看看。根据我的判断,这东西应该是良渚文化时期的作品,不管是做工还是特点,都与那个时代特别相符。最重要的是,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