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回到村里种地去 > 第二十章 热闹喧哗的节日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村里人重辈分,老方家的按辈分算,每一代都有一个[字],德、建,金,光,明,朝……

  第三代是[金]字,爷爷二十二个兄弟,方金树,金国,金柴……父亲辈的,方光军,光华,光青……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特点,外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辈分的兄弟。

  到了五代,方文这一代,因为取两个字名字的人比较多,就没按照辈分里的字来取名了,不过第六代按辈分取名的却比较多。

  十来分钟后,方文到了三老爷家里,房子是十年前修的楼房,砖头里面带着黑点,不是很红,也不是很平整,两层楼,上面人字瓦房,厨房上面有个小坝子,用来晒些粮食,院子比较大,旁边停了辆四轮车。

  村里对长辈的称呼其实没那么讲究,到了字面上,什么祖父,祖母,爷爷,奶奶,姨妈,姑姑……这些都是非常正式的,但村里因为各地的发音不同,称呼上面即便是一个村也分好些种。

  比如光是父亲的称呼,有人叫:“耶耶,老汉,帕帕,保保……”即便是叫爸爸的,也分为:一声,二声,四声,几种不同的发音。

  还有对男性长辈的称呼,比如:“满满,大爷—幺爷,三爸—五爸什么的。”

  至于什么姑姑,姨妈,是杂乱了,光是娘娘(一声)这个发音,指的是比自己长一辈的女性,也就是阿姨,但是[娘娘]这个发音书面上却是不好描写出来。

  这些奇怪的发声,非但不代表村里不重视辈分,或是乱了传统,反而恰恰的反应了这种山村里的传统还延续……

  三老爷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没分家住一起,三个女儿也都嫁得不远,大儿子水泥厂拉[片石],只是偶尔回家一趟,小儿子留村里种地,至于和方文同辈的,记忆却是有些模糊了,毕竟方文十年来回村的次数很少,即便回来,也是匆匆就走了,几乎没怎么走亲戚。

  “三老爷。”方文远远的叫了一声,内有恶犬,早些叫喊,主人家好栓好狗狗。

  不时,屋里走出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满头白发,国字脸,背有些佝偻,不过精神头到是很好,“是文娃儿来了啊,快进屋。”

  “好勒!”

  一到堂屋,落座,三老爷就叫来小重孙儿去换另外几个老人,两个叔叔这会都没家里,全山坡上忙着栽种玉米,早些忙完农活,五一好空闲下来。几个同辈的兄弟都没家。

  “文娃儿,这是三万块钱,你先拿着,鸡鸭明天一早各家都会送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