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贞观俗人 > 第1333章 公车上书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府州在京修的进奏院,一般也都喜欢修在学城,一来学城地方大,后期规划,占地面积广,地价租金相对便宜,不比洛阳城里寸土寸金,二来学城里管的也没洛阳城中那么严格。
  一个小二十万人口的洛阳学城,真可谓群英荟萃。
  也正因为里面大量年轻的学子士人,也就难免平时喜欢议论国事,抨击时政,随便一个酒楼饭店,总能听到年轻的士人学子们争的面红耳赤,许多人在那指点江山,飞扬激昂。
  “号外号外!”
  洛阳的冬天很冷。
  临近年底,学城中各学校的考试也增多了,学生们倒是功课紧张起来,但大量举人入京,也还是让学城热闹不减反增。
  一家饭店里,裴炎耐不住同学们的劝说,难得破例放下学业来到洛水河畔吃饭。他是学城里弘文馆的学生,弘文馆最初是武德四年设立,置于门下省,称修文馆,后圣祖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万卷,置学士,校正图书,并教导生员。
  不过弘文馆早期只招收几十名学生,皆皇族贵戚以及宰相子弟。
  后来才慢慢的扩大教学规模,学城建立后,弘文馆学也迁入,原来的藏书依然在门下省,但学生迁到学城,并扩大招生教学规模,到此时的弘文馆已经有学生近千人,虽说远不如国子监万余人的规模,但毕竟跟崇贤馆、集贤馆共称三馆,其学生称馆生,比国子监的监生级别更高。
  这个高主要体现三馆以宰相为馆大学士,并且宰相、大臣定期到馆授课讲经。
  而且三馆学生,招的都是皇族贵戚以及宰相重臣子弟,这属于贵族中的贵族学院,三品实职以下,实封国公以下、宗室郡王以下子弟,都没资格进来读。
  国子监还招士族甚至寒门子弟,也招藩属蛮夷子弟,或海外蕃邦留学生,但这三馆可不招。
  裴炎出身河东裴氏,其父官职其实不高,只是任职折冲都尉,不过裴家唐初出了两个宰相裴寂和裴矩,裴行俭出做到了吏部尚书。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裴寂孙女曾为当今天子宠幸并生子李象,虽然最后裴氏被世祖下旨赐死,李象也过继给苏妃。
  但在李胤继位后,立李象为太子,此后不久,李胤也特旨给裴寂平反,追复官爵,陪葬高祖献陵。
  裴炎做为裴氏子孙,也算因此沾了光,他本身也是裴家年轻一代里聪明好读书的,于是被裴家举荐,经考核入弘文馆读书。
  自入馆后,他读书十分勤奋,因为馆中同学多是皇亲贵戚或是宰相子弟,没几个真正用心读书的,可每当他们出去玩时,他都会坚持在馆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