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举汉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赠文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本地人,怎么从来没有听过桃花源的传闻?还有,不知这位长沙刘伯长是何许人也?莫非是你族中的长辈不成?”

  “正是家曾祖。”刘景随后娓娓说道:“至于这桃花源,并非全是臆想,我在整理家中书库时,偶然翻到家曾祖笔记,里面谈及桃花源传闻,我便是根据于此,创作而成。”

  “原来如此。”潘濬恍然大悟道。

  王粲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开口说道:“永元是和帝时年号,距今已有百年,当年听过桃花源传闻的人早已故去,后人不知道也不足为怪。”

  潘濬将自己心中猜测道出:“桃花源之人自谓秦时就隐居在此,未免太过骇人听闻,难以使人信服,依我之见,他们或许皆是汉人,为躲避郡县赋税劳役,而隐居于五溪某处。”

  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荆州之山贼、扬州之山越,都混杂了大量的汉人,他们无非是受不了朝廷的苛捐杂税以及豪家彊族的欺压,举家逃入山野,开垦荒地,虽然过得十分清苦,却也勉强能够自给自足,不忧衣食。

  刘景煞有其事的点头道:“大兄的猜测不无道理。”

  王粲没有得到《桃花源记》,遗憾之色溢于言表,刘景有意与他交好,便送了他一篇同样是陶渊明的著作《感士不遇赋》。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于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志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

  王粲一睹此文,顿时将《桃花源记》抛到了脑后,此文意精语粹,文藻粲丽,亦是一篇难得的上品文章。最重要的是,此文太符合他此时的处境了,好像是为他量身定做一样。

  王粲以刘表雍容君子,有长者之风,荆州安宁,特地与族兄王凯前来投奔。刘表素闻其名,曾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但见面之后,发现他其貌不扬,身体孱弱,性格通脱,立刻改变了主意,将女儿转配给相貌出众的族兄王凯。

  王粲当时气得几乎吐血,刘表枉为士人领袖,竟然如此肤浅,难道他就不知“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道理吗?

  然而这还不算完,情场失意也就算了,仕途也不顺利,刘表心里明显对他存有偏见,以刀笔吏待之,不见重用。

  王粲自诩天下奇才,常常为此暗自怀伤,却又无可奈何,这篇《感士不遇赋》,真可谓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刘景为何不送他其他文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