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零七十八 你们后勤不要停下来啊!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十万人轮番消耗,那也是顶不住的。

  大量计吏没日没夜的计算,赶工,统计数据,对照数据,一个仓库一个仓库的过。

  然后按照以往的惯例计算一个人所需要的全部口粮数量。

  一线战斗人员需要多少口粮,以及一个后勤负责人员需要多少口粮等等。

  前汉时期,军队远征的时候还要按照各自地位和等级的不同计算不同等级的人需要的口粮配给。

  比如各级军官应该按照什么规格配给粮食,各级官吏要怎么配给之类的,每一级别的都不同,就算起来相当繁琐困难。

  到了魏帝国时期,为了减轻这方面的计算负担,也为了减少物资消耗,郭鹏特意规定战时只有两个计算标准。

  作战人员和后勤人员。

  就按照这两个标准来统计。

  作战人员吃得多一点,好一点,因为是要拼命的。

  后勤人员吃得少一点,差一点,因为虽然累,但是至少安全。

  非战时,就按照那套规矩来,地位高等级高就吃得好一点,普通大头兵就吃的差一点,但是在战时,这种情况不准出现,从元帅到大头兵,都吃一样的战斗伙食。

  从后勤主管官员到征集而来的民夫,所有后勤人员也都吃一样的后勤伙食,不准搞特殊化。

  每个人的伙食安排就按照事前的计算来安排,不准有任何不同,在打仗的时候搞这种特殊化,一旦被发现那轻则免官丢职重则斩首示众。

  工作量实在是很大,这一点是肯定的。

  郭某人为了给底下办事人员减负,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损耗,以身作则,就算皇帝亲征,也和一线大头兵一样吃一样的战斗伙食。

  以皇帝之尊带头,还有谁敢公然搞特殊化那就真的是找死了。

  人可以简单的划分,按照战斗人员和后勤人眼来搞,但是运载牲畜还真不能这样搞。

  它们没有这种觉悟,该吃多少就吃多少,吃的不够,真的会出事的。

  战马需要多少,驽马需要多少,牛需要多少,驴需要多少,骡子需要多少。

  等等等等。

  还有就是沿途损耗了。

  从仓库送到前线战区,这一路上沿途消耗多少,真正可以送到前先给一线士兵的又有多少。

  时间持续的长了会不会有食物腐败之类的情况发生,沿途会不会有弄丢的情况发生,这部分的损耗率可以容忍到什么程度之类的。

  一通计算下来,计算出来的数据也足够让人眼花缭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