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三百一十一 魏军的军粮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有了更多的积累,当然也不会亏待士兵。

  等魏帝国建立以后,经济和交通极大地发展之后,魏军一两天一炖肉就是常态,吃肉的花样和种类也有了很多发展。

  除了肉,当然少不了蔬菜,倒不如说蔬菜才是主要的下饭菜。

  平时有各种时令绿叶菜,有什么就吃什么,到了早春、冬日里这种缺少蔬菜的时候,就会用耐储存的大白菜作为主角。

  郭鹏曾下令组织农庄广泛种植大白菜这种耐储存的蔬菜作为民间重要的过冬蔬菜,民间能用,军队当然也能用。

  寒冷的冬日里,大白菜炖肉是士兵们最喜欢吃的硬菜。

  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白菜炖肉或者炖鱼之类的硬菜,炖的烂烂的,味道浓浓的,一个小队的士兵围在一起吃,西里呼噜就能吃掉几桶米饭。

  没有战斗任务的士兵也并非只是训练。

  周边地区出现什么地质灾害,驻军是要出动的,在这种抢险救灾时节,士兵也有特殊伙食待遇,比如每天都能吃到肉,甚至还能吃到水果这种稀罕东西。

  基本上从训练大营的新兵开始,军队就吃这种伙食,面有菜色的人进入军营,要不了几年就是龙精虎猛的汉子。

  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说当兵就是进补。

  大量训练和对战任务或是抢险救灾任务结束之后,在附近的小河里洗澡,然后集体回来吃热腾腾的饭菜,那是军队最开心的事情。

  行军口粮就麻烦的多。

  帝国军队除了驻扎口粮之外,就是行军口粮吃的最多,因为帝国军队有轮换驻防制度,军队流动性比较大,经常来回跑,更换驻防地区。

  虽然不是打仗,但是也会被要求以打仗的态度应对。

  行军路上最看重的是行军速度,部队会被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作战战场进行战斗,所以行军路上的军粮以便捷、快速为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行军口粮都是事先烙好的大饼配上酱菜、酱肉,还有军队随身携带的食水。

  烙大饼一旦完成之后,就算在最炎热的夏季,也能保持十天半个月不腐坏,是郭鹏参考锅盔改良得来的。

  至于配菜,最早的时候郭鹏比较穷,所以是用盐腌菜作为配菜。

  只要有盐有粮食,有没有蛋白质并不重要。

  那个时候军队的要求也低,能吃饱肚子,吃到盐,不会头重脚轻的浑身乏力,就已经很知足了。

  后来郭鹏财大气粗了,并且逐渐缩减军队规模,有了足够的底气给军队更好的食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