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真材实料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很快,也轮到了楚丽华了。

  主持人报完名字以后,大家例行公事的拍了拍手,然后又打算该干啥干啥去了。

  当然,唐雪组的例外他们都抬头看着缓缓走上台的楚丽华。

  “你们知道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火锅又爱又恨吗?”

  楚丽华并没有做什么自己我介绍——叫什么,那个组的。

  而是上来就说了这么一句话,然后停顿下来了。

  台下本来神游状态的同事,突然都坐直了身子等着楚丽华的下文。

  楚丽华笑了笑,这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因为他们跟不上我们的进步,我们用刀叉吃饭的时候他们还在用手抓。等到我们用筷子了他们才学会了用刀叉。吃火锅是用筷子,而他们还没有学会用筷子,享受不了这美味佳肴。”

  “楚丽华,你不要哗众取宠,中国人什么时候用刀叉了?”

  台下,有人不服气了。

  楚丽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中国人最早用的餐具是餐刀,称为“匕”。就是匕首的匕!考古出土的先秦青铜匕,前半部是扁而微凹的,这样既可以当刀用,也可以当勺用。

  为什么首先出现的是这种餐具呢?因为中餐最早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煮和烤。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古代的钢铁铸造技术,铁锅技术不完善。没有发明出铁锅来。

  而烧烤就不一样了,它很早就是中餐中的霸主了。很早的时候,人类已经会钻木取火了,所以,烧烤食物成了他们的日常饮食。

  就好比成语“脍炙人口”里的“炙”,就是把肉放在火上烤的象形字。居然说到了这里,那就多嘴一句,“脍炙人口”里的“脍”又是什么意思呢?“脍”就是肉或鱼切丝。

  在唐朝,脍一般是生鱼切片。今天的日本人爱吃生鱼片,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唐朝的影响。

  生鱼片加烧烤,就是成语“脍炙人口”的由来了。

  后来为什么又出现了餐叉呢,大抵应该是用叉子叉着烤肉吃比较方便吧。在距今四千年的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骨质的餐叉。刀叉并用的情况,在我国一直延续到战国时代。

  商周时期出现的筷子,主要是上层贵族使用。因为贵族的饮食已经精细化了,制作食物时已经将大块食材分割成小块,这样在食用的时候就不必再用刀叉切割,直接用筷子夹入口中即可。

  在古代,动手越少越代表尊贵,所以筷子的出现是等级分化和食物制作精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