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1255再铸鼎 > 第256章 大巡礼 九 铁路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大沽河的阻断,并不能直接通向东岸的中央市区,必须要换乘渡船才行。既然要坐船,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从胶西城南的云溪河坐船,一路到五角堡码头登陆呢。所以这条路目前的优先级并不高,没有进行铺装,不过还好原来的路面也算平,用徭役整理一下就能通行了,因此也成本低廉,直接整理了一个四车道出来。

  张正义笑着说道:“加油吧,公路会有的,大桥也会有的。”

  公交车继续前进,不久后,他们就到达了中央西站。

  这里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也就是红墙飞檐的西岸堡。此堡由海军主导修建,是他们在内陆最大的基地之一,与大沽河东岸陆军的五角堡遥相呼应,共同守卫着中央市。

  既然是海军就离不开船,西岸堡以北有着大片的码头,此时正停泊着不少船只,码头上工人们来来回回地忙碌着。更西方,还有几处工地在开工。

  中央西站这两年迅速发展,一是得益于十字路口的优越位置,二是得益于新商路的开辟。

  传统的北地贸易路线,是货物在胶西县集散之后,陆路转运至高密,再通过陆路或胶水河运往各地,当然反过来也能走通。而当初修建山河防线的时候,东海商社探出了一条新路,即船只在中央西站这里卸货,通过陆路向西运输到胶水河的拐角处,再由水运转运到北方各地,陆路全长十公里多一点,差不多也正是元朝胶莱运河的路线,比高密路线更短。

  如果是南来的海船直接开到西站卸货,那么这条道路运输成本更低,但如果仍然去胶西交割的话,就又多了一遍装卸的程序,相比旧路并没有优势。所以大部分货物仍然是从老渠道运出去的,只有东海商社自营的部分货物,和某些调整了商业模式的商人选择从这里走,但逐渐增长到今天,规模也不可小觑了。

  公交车到站,很快又接了几个客人回胶西了。张正义他们开始往西岸堡的方向走,赵浩初看着路上忙碌的各式车辆,指着地下说道:“唉,这么搬来搬去,效率真低。首席,要是我们把胶莱运河挖了,那得省多少力气啊”

  张正义看了看他,笑道:“浩初啊,修了条马壕,这就觉得能干了别的可以,这个真不行,你还是研究一下有没有别的运河可挖吧。”

  元朝开挖的胶莱运河,是工程史上一个著名的失败案例。胶莱运河把胶水河和大沽河连接在了一起,使得船只能直接从胶州湾开到莱州湾,看似意义重大。但是由于这一片都是平原,没有落差,水势不足,所以很容易淤积。历史上的胶莱运河,挖通之后运行没两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