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1255再铸鼎 > 第32章 战后发展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商社财政状况的改善和客观因素的逼迫,各部门已经开始给资深劳工开工资了。

  这倒不是股东们良心发现了,而是现实需求所迫。

  的确,当初招募流民的时候给他们开的薪水很低,劳工刚进来的时候因为害怕失去难得的工作机会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工们处境稳定下来,发现干多干少都一个样的时候,工作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各用工部门或多或少提出了激励政策。农业组记起了工分,可以拿公分换粮或者日用品;伐木组、采石组、烧炭组等等都是按工作量发铜钱;工业部制定了一个技工等级制度,给工匠们按级别发薪水,干出了成绩还有额外奖励。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新劳工刚进来的时候,就被分配到平原新村,进行集体农业生产,吃大锅饭。等到过了一段时间熟悉了东海商社的体制之后,再按照个人特长分配到别的部门,卖力拿工资。这个过程中,东海商社赚来的铜钱源源不断流入劳工手中。

  无论是从财政角度,还是从满足劳工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都是时候该想个办法从他们手里把钱收回来了。

  于是,商务部在半岛区、平原区和阔马区开了三个小商店,卖些自产和外购的小商品,比如布匹、咸鱼、肉干和豆制品、廉价首饰、油盐酱醋茶糖酒等等,满足了劳工们的购物需求,收益还不错。

  不过这惹来了部分股东的不满,去全体大会上抗议“分配倒挂”:劳工们生活得比股东都好了!于是管委会不得不做出妥协,让财政部每月给每个股东发500枚铜钱零花用。

  不过,买日用品的钱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发下去的钱都被劳工储蓄起来了,毕竟现在吃穿不愁,就想着将来是不是能买块地娶个老婆之类的。这些储蓄,有人偷偷找地方挖坑埋起来,有些人则对东海商社比较放心,直接寄存在财政部那里。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最高有人都积累到两千多钱了,再攒几年都可以在即墨乡间买个小院子了。

  不过如果他们真的去别的地方买地买房,那对于东海商社来说,既是资金的流失,也是人口的流失。所以商务部就想着尽量把他们留下来,于是便有了开发房地产的想法,建些条件好些的小屋卖给他们,既回收资金,又把他们绑在东海的地盘上。

  这也是有现实需求的,劳工中有不少技艺还不错的工匠,就是在即墨胶州也能有个不错的收入,自然不愿意挤宿舍。同时,由于劳工男女比例比较平衡,又有不少看对了眼想结婚的,总不能让他们在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