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大隋第三世 > 第298章:得陇望蜀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北方军事重镇,也是殷商向西南扩张的战略前沿地带,两国在此发生了多次战争。

  到了东周前期,褒国亡于庸,汉中地归庸国。周匡王时,秦、楚、巴联合灭庸,于是汉中北部地区属秦国,南部归巴国。在灭国之前,褒国向周幽王贡献了美女褒姒,从而衍生了“烽火戏诸侯”的史话。

  随后,秦国与巴蜀在汉中也多次发生冲突和拉锯战。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南北双方为了连通关中与巴蜀,分别在跨越秦岭、巴山的山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成为南北通行的通道。

  它们是战略天险,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代十分重视,前仆后继,频繁修缮。

  至今,汉中犹存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故道陈仓道等以及世界上最早用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石门等,堪比鬼斧神工,成为古栈道之乡。

  秦末,群雄纷起。后来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刘邦在汉中韬光养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击关中,攻灭项羽,最后统一天下。

  从而也就有了“得汉中者得天下”之说。

  东汉时,汉中郡治由西城迁至南郑,从而,汉中郡治迁入本地,终于名副其实。

  东汉末年,张鲁据守汉中,以五斗米道为治,创建了历史上少有的“”政权。曹操为了获此战略地带,趁刘备在巴蜀立足未稳,便先下手为强,亲率大军征服了张鲁及汉中。

  刘备得知后,“蜀中一日数十警,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

  车骑将军黄权当时对刘备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割蜀人股臂也。,蜀郡太守杨洪对诸葛亮言:汉中,蜀之咽喉,存亡之机,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后来刘备举一国之力占夺了汉中,为了保住这个战略要地,把丞相、大司马、大将军都安放在了汉中。三国鼎立期间,汉中是魏蜀两国的主战场,这也反映出了汉中的战略地位。

  南北朝时期,宇文泰乘梁之弊,遣达奚武入南郑,夺南朝汉中之地后来趁萧纪内乱,遣尉迟迥入川,夺南朝益州之地。这一系列的布局,使西魏北周成为当时最具统一实力的政权。

  汉中东由汉水连贯荆州,可联通长江流域。向西,陇西地势高于关中、巴蜀,下攻这二地较易。于是有“得陇望蜀”之说。

  从地缘战略意义上说,汉中地理特殊,易守难攻,一时的得失,会对局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当地农耕资源丰富,大军可以自给自足,利于固守。

  当然,事物的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