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逍遥侯 > 第1385章 盐商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的分化瓦解,也是权力圈的一次大洗牌。
  毕竟,吴越国已经灭亡了,新选拔出来的官员,都只能是州县级别的官员。
  按照选拔官员的规律,越是基层的官员,也就是牧民之官,其实越接地气。
  反而是,那些专门监督和管理官员们的权贵,所谓的牧官之官,反而是官僚主义体系之中,最擅长捞钱捞官,而且腐烂最快的阶层。
  所以,李中易打进杭州城的第一件事,便是利用公开性质的考试,来考核吴越国的官员。
  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李中易一边公开选拔州县官员,一边狠狠打击大商人阶层,可谓是双管齐下的妙招。
  两天后,考试的试卷,李中易全部批阅完毕。有考试,就必须有名次,在李中易拟定的初步选拔名单里,大多数的州县官员都出身于寒门。
  之所以选拔寒门子弟出来做官,最核心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没有硬靠山,必须依赖于李中易的信任。
  更重要的是,本地的达官豪门对于政治的逻辑和利益分配,有着天然的优势。
  说白了,即使李中易选拔了他们出来主持吴越十三州的政局,他们也不会对李中易有太多的感激。
  与他们相反,那些寒门读书人以及没有大靠山的低级官员们,一旦坐上了那个位置之后,肯定不乐意被替换下来。
  这么一来,他们只能跟着李中易走下去,哪怕前路再艰险,也必须一直追随下去。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李中易的用人原则一向是唯亲,也只有他深入了解过的人,才会获得足够多的信任。
  在李中易的书案上,有好十个装订好的厚本子,分别记录他比较熟悉的各级军政官员的动态表现。
  说白了,这就是李中易私下记录的官员人事档案。档案里包罗万象,从官员们的治政表现,一直到诚信记录,无所不有。
  俗话说的好,走的路,说过的话,只要做了必定会留下痕迹。把这些痕迹记录在案之后,李中易的用人,可以更加的有针对性,可谓是善莫大焉!
  三天后,考试的名次,正式张榜公布于众。
  按照事前制度的规则,本次考试合格的官员们,还需要参加李中易亲自主持的考试,才能按照各自的能力和水平,被分配为各级官员。
  张本年,原是杭州府衙的推官,自从李中易打进杭州城之后,张本年就失业了,回家闭门读书。
  原本,张本年以为再无出头之日,万念俱灰之际,甚至有过索性从商的打算。
  然而,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