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逍遥侯 > 第1635章 殖民赚大钱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子督促着奴隶拼命的干活,大多数情况下,两年就可以产出不错的粮食收成。
  要知道,这里可是一年至少三熟的宝地啊,哪怕是丢了种子下去就不管了,一亩地至少也有几十斤粮食的产量,三熟就是一百多斤了。
  稍微督促奴隶们精耕一下,三熟就是三百多斤的产量,上千顷地又是多少斤?
  朝廷针对这些粮食,采取敞开收购的原则。
  也就是说,只要是殖民地运来的粮食,有多少收多少,不允许各地的市舶司拒收。
  只是,朝廷已经禁止了铜钱的外流,结算的都是大面额的交子。
  交子,可以在国内购买各种货品,也可以用于纳税,交赋,还异常方便携带。
  信用杠杠的交子,自然也就成了替代铜钱的硬通货。
  更重要的是,李记皇家钱庄,已经在古菲律宾以及南洋四国内部落地生了根,往来的汇兑也异常之方便。
  比如说,在明州存的钱,只需要掏五厘的汇水,就可以在占城凭票取款了。
  李中易当然十分乐见交子的盛行,隐形的铸币税,收的异常之开心。
  开玩笑,垄断钱庄之利,不夸张的说,可谓是无边无际!
  此时此刻,李中易的御案上,希望朝廷重组殖民队伍的奏章,垒起了老高。
  “嘿嘿,财帛动人心呐。”李中易饮了口茶汤,专门找出户部建设新粮仓的奏章,仔细的阅读起来。
  没办法,小农社会的粮食产量极低,新式农耕的方法还在缓慢的推广之中,老百姓全都有饿肚子的恐怖记忆。
  近几年,国内的气候也不太平,各地都时常出现天灾导致的大面积粮食减产。
  但是,随着承平日久,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看,粮食的总产量其实是年年大丰收的。
  现有的常平仓,已经装不下揽收进来的粮食了。就可以知道,三五年内,老百姓不可能饿肚子了。
  但是,李中易心里非常清楚,随着工奴规模的不断扩大,粮食的需求总量也在持续性的大幅度增加。
  总不能,只让工奴们干重活,不给饭吃吧?
  所以,户部接连上奏,在各个州县增建常平仓。
  “大郎,奴家快闷死了。”就在李中易批阅户部的奏章之时,周嘉敏从外面进来,像百灵鸟一般的扑进了他的怀中。
  “大郎,真的快闷死了。”周嘉敏赖在李中易的怀中,死劲的撒娇。
  李中易一阵头疼。如果是大周氏的话,他批阅奏章的时候,她肯定不敢这么乱来。
  可问题是,周嘉敏从小就被放了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