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乱不治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地方厢兵嬴弱,使有宋一代国力积弱。武功不振,无力抵制外患。宋与辽、西夏、金等强邻交战。迭遭失败,终至今日险些灭亡,此实乃钱也花了,却是弃本逐末……

  同样,“冗官”之弊与宋朝扩大科举有关。而扩大科举得以让各种阶层,包括平民百姓中的优秀人才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加强执政基础,保持社会稳定,这与“荒年募兵”异曲同工。而且我们还会发现,由此形成的士大夫阶层和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精英和中流砥柱,成为引领有宋一代繁荣昌盛的中坚力量。

  宋代统治者所信任和托付国事的就是这个阶层的文人士大夫。这一大批出身贫寒门第卑微的知识分子能够进入领导核心阶层,出将入相,真正肩负起“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完全依靠朝廷的大力提拔。因此,他们对宋王室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任途屡遭挫折,也此心不变。

  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没有势家势力作为社会背景,故也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实力,其荣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极人臣,也不会对赵宋王朝构成潜在威胁。布衣卿相的仕宦经历决定了他们对赵宋王朝的耿耿忠心,对皇室的依附性极强。他们一旦被罢免,就不再对朝政发挥影响!

  总之,两宋期间的每次政权更替,政局有所波动,都是依赖士大夫的力量来平稳局势,平衡各种政治势力,保证国家的久治长安。为了维持这种‘和谐’便不断扩大科举得以让各种阶层的优秀人才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加强执政基础,保持社会稳定。

  但是结果便是宋代科举取士之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但是到了此时大宋已经不堪重负,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可要是对这些既得利益者动刀,难度可想而知……

  再说冗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宋代收支基本平衡。但是这些钱大多用来支付庞大的军费和公务员们的人头费,用于民生和基础建设的钱少之又少,每逢‘有事’便只能巧立名目搜刮百姓,靠横征暴敛来解决财政危机。大宋到了最会花钱的赵佶手中,他穷奢极欲,浪费惊人。蔡京和王黼敛财有术,税赋是一加再加,百姓已经不堪重负,商人纷纷破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大宋的历代皇帝和有识之士不是没有认识到三冗的危害,也曾试图改变这种状态,但只是取得一效,轰轰烈烈的改革往往都是无疾而终,而情况不仅为得到改变,反而愈加恶化。

  赵柽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深深体会到了三冗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