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四百二十九章 麻烦和机会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起非议,尤其是那些正统保守的士人更对夷人掌权十分不满,纷纷发声对此表示反对。在事件中推波助澜。

  赵柽得知工地发生的事情后并没有觉得奇怪,因为历史上。中原地区有相当长时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种地位造就了中原文化以正统自居的优越心理。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原文化多次遭遇外来文化侵蚀与冲击,但一直保持着其根基与核心不变,从未实现与外来文化真正的、深入的融合。

  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造成的结果是人们往往以冷峻的态度迎候外来文化的纷至沓来,同时在骨子里却抱定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念和‘以我化人’,不允许‘以人化我’的心态。此时的中国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等都比国外要好,同时也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优越和正统,进而瞧不起其它民族,一律称之为夷。

  从秦汉至宋千多年间,在整个中原地区的学术界中,维护传统、弘扬传统的保守派居多,敢于破除传统的改革派却较少。同时,在正统保守的宗法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所谓的权威有着天然的崇拜。在学术研究中,视权威为领头羊,不敢对他们的观点提出异议,以致人云亦云。思想缺乏开放性,导致对外部的一切异己事物持排斥态度居多,形成了较强的保守观念。

  而稳固执著的本位精神对科技发展具有严重的负面作用,它易使人才养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势,导致人的思维与行为的灵活性、机敏性、变通性相对趋弱,适应外界变化的耐力和韧劲较差。此外,它还影响到人才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比较性认识,造成时间观念、节奏意识淡漠,危机感与紧迫感不强。

  时至今日,中原人的改革创新意识、风险竞争意识都比较落后,因此,在这种本位精神的束缚下,宋人不擅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阻碍新科技的产生与提升。而长期如此必将导致在科学研究上固步自封,没有创新,很难产生新的人才,无法提高本身的科技水平。

  赵柽知道大宋虽然号称当时科技最为发达和先进的时期,但是西方文化在天文、术数、机械制造和水利、工程、化学、冶炼等方面领先于大宋,因而他才会命远征军掠夺西方的书籍和人才以提高大宋的科技水平,做到洋为中用,也借此让宋人明白世界上还有比他们发达的文明,给那些自大的人一些触动。即使他采取的方式十分野蛮,有悖于文化交流的的宗旨,可这也是最为方便和快捷的方式。

  现在赵柽不过是刚放出了一点风声,保守势力就已经受不了了,开始嚷嚷着要将那些夷人们带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