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鉴宝秘术 > 第三八七四章 得宝(二)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生了变化。

  显然,在它原始高度的基础上,巴黎的金匠截去了一部分,然后为它装饰了带有卷涡、穿孔手柄以及底座的铜鎏金架置。

  这种架置装饰被用来与jean-claude duplessis père的作品相比较。

  他是一位极具天赋的金匠,不仅有着精湛的铜鎏金技艺,而且在瓷器设计方面有所建树。

  1748年至1758年,在古董商lazare duvaux的账册中,他的名字常常被提及。

  1750年9月,duvaux将一对中国青瓷卖给marquis de voyer dargenson侯爵。

  而这对青瓷就是由duplessis进行的铜鎏金镶接,花费3000里弗(古时的法国货币单位)。

  这一笔数额高昂的费用显示了这类瓷器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这些18世纪出产的“法式”中国瓷对当下的艺术领域或许是一种启发。

  对于外来的优秀艺术形式,艺术家们不应只进行单纯地拷贝,加入本国的艺术元素与其融合,才能创造出经典的作。

  这些法式风味的中国瓷器很有收藏价值,张天元也是相当喜欢的。

  东西一共有三件,虽然不多,可是每一件都是精品。

  除了这三件法国风味的中国瓷之外,还有一件东西则纯粹就是中国货了。

  这是一件笔筒,高136厘米,直径97厘米。

  笔筒腹部所绘画面为清供图。

  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二行六字楷书青花款。

  “清供”又称清玩,主要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古人案头赏玩的文玩雅品,可以为厅堂、书斋增添生活情趣。

  清供入画就成了清供图。

  清中后期,清供图在书画领域很是盛行。画家们以清供之品入画,兼工带写,敷衍成诗,使之成为图文并茂的文人画。

  这件笔筒作品作于辛卯年,是为光绪十七年,为当时清供画风下的产物之一。

  清供图主角是一尊硕大的梅瓶,矗立在画面的中央,方口直颈,丰肩收腹,亭亭玉立,在视觉上颇为给力。

  梅瓶上的纹饰也丰富多彩,有弦纹、回文、莲瓣纹、如意纹等,中间一道粉红的包袱锦极尽祥和吉利之意。

  瓶内植有一株木本花卉,虬曲苍老的主干与充满活力的新枝相得益彰。

  枝头花繁叶绿,显示出老树的勃勃生机。

  瓶的两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