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乡村小说 > 盛唐崛起 > 第四章 杨二郎(下)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听到杨守文的话,杨瑞心里一咯噔。

  杨守文冷笑道:“杨二郎,去年马鹞子告老还乡,阿爹身边空出一个执衣的位子。按道理说,就算我傻,这执衣的位子也该是我来做,如何轮得到你一个庶子?

  偏偏那个时候,小黄跑了!

  县城里又传出那首童谣,让阿爹颜面无存……在那之后,你就变成了阿爹身边的执衣。别告诉我这都是巧合,这世上若真有那么多巧合,说不定明天你就变成死人。”

  “你……”

  杨瑞骇然看着杨守文,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这执衣,最初只是童仆杂役,不过从隋朝开始,执衣又有亲随之意。

  《新唐书》中有记载:隋朝大将张须陀率兵击贼,罗士信以执衣,年十四……

  入唐之后,执衣进一步普及,更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标志。一般而言,只有入品级的官员才会配给执衣,不但可以免除徭役,还可以拿到薪水。按照杨承烈从九品的职务,身边会配备两个执衣,并且在官府中有备案,每月可得八十文。

  所以很多低品级的官员,会把执衣交给自己的亲人来做。

  一来可以多一份收入,另外也是为了带在身边,加以培养……

  所以,在唐朝,凡未成丁,十一岁到二十一岁之间的中男,都可以充当执衣之位。

  如果依照年纪,杨守文身为嫡长子,也是最佳的执衣人选。

  可就是因为那一首童谣,使得杨承烈直接忽略了杨守文的存在,选择杨瑞来接手。如果没有那首童谣,杨承烈的做法说不得会被其他官员反对。但正是因为那首童谣,杨瑞成为执衣便顺理成章,甚至连县令、县丞和主簿对此也没有异议。

  至于这童谣的始作俑者,不难猜测。

  杨守文现在已经清醒过来,只需要略加思考,就能猜出端倪。

  这首童谣的最终受益者是谁?那么十有八九就是始作俑者……说实话,杨守文并不在意那劳什子执衣的身份,关键是杨瑞太过张狂,竟然吓哭了幼娘,杨守文绝无法接受。

  杨承烈住在县城里,对他不闻不问。

  十七年来,对杨守文而言,最亲的人莫过于爷爷和杨氏母女。

  幼娘在他的心里,绝不是什么奴婢,而是他的妹妹,他的亲人。杨瑞吓哭了幼娘,就如同触碰了杨守文的逆鳞。在这种情况下,杨守文自然不会对杨瑞客气。

  “你什么你!”杨守文冷笑道:“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我居然能猜到真相?

  二郎,不是我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