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恐怖科幻 > 绝对权力 > 第19章 高层有反应了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很相信范鸿宇说的话,但小饭馆依旧照常营业,她仍然每天做她的厨娘,“日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万一国库券生意不顺利,还能有个吃饭的地方。赵歌没读过现代金融著作,却也明白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范鸿宇和夏言也加入了这个收购团队。他俩本来就是城里人,比赵歌老家来的那三个后生更加熟悉县城的情况,在城关镇也有些熟人。

  收购过程很顺利。

  如同范鸿宇当初预料的那样,那些藏有国库券的干部和职工,听说有人以现金回收国库券,大多数都喜出望外,忙不迭地将国库券换了现钱,不少人只收票面价值,利息一分不要。

  这玩意,是不是能兑现都不好说,还利息呢!

  消息闭塞,思维僵化,往往就表现在眼光和前瞻性上。

  不过几天时间,九千元硬扎扎的票子,就变成了八千多面值的到期国库券。

  这一天,范鸿宇照旧在人事股办公室喝茶看报。他参与收购国库券的行动,主要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星期天进行,上下班还是必须准时的。

  都已经被“流放”了,再给人留下吊儿郎当的印象,怕是不大好。

  范鸿宇很清楚,至少邱明山还是很关注他的。

  不管改文章的最终结局如何,反正他在邱明山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历史终究不可逆转,那他就是疯子,一旦局势朝他预料的方向发展,他就是天才。邱明山成功保住权位之日,就是他范鸿宇“东山再起”之时。

  他面对“流放”的表现如何,必然会影响他在邱明山心里的“评分”。

  邱明山这种带着浓郁儒家气度的领导人,很看重一个人“宠辱不惊”的定力。

  事实上,别看范鸿宇在农机厂的日子过得十分悠闲,却是时刻在关注着政治大局的走向。每天的《群众日报》,《青山日报》是必读的,每晚的新闻联播也必看,借此解读最高层释放出来的某些信息。

  邱明山那篇文章在《群众日报》上刊发出来之后不久,范鸿宇终于在《群众日报》上看到了呼应的文章。文章由中央某个研究机关的一位著名理论家执笔,对邱明山那篇文章的思想和论点表示明确赞同与支持,在《群众日报》显眼的位置上刊登出来。

  看着这篇文章,范鸿宇的双眉微微眯缝起来。

  有反应了!

  这倒是高层进行论战的一贯操作手法,先由研究人员出面“试探”,等逐渐造成一定的反响之后,重量级的大佬才会陆续出面,站到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