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入了魔的炼金术士!(下)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家葛洪成功地总结了“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是人类第一次通过化学手段,得到了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的物质,堪称是一项伟大的创造;

  从汉到唐代,很多炼丹家的著作中都记录了把铁放在胆矾溶液中,可以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胆水浸铜法,它不用高温冶炼就能得到铜的粉末,操作容易,成本较低,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置换反应;

  唐,开元年间,炼丹家孤刚子在其所著《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中就记载着“炼石胆取精华法”,即干馏石胆(胆矾CuSO4·5H2O)而获得硫酸。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据可查的硫酸制取案例!

  而西方的炼金术士,起初是为了把诸如铜、铁、铅等贱金属炼制成贵重的黄金和白银,其目的是增加财富。在西方中古时期,炼金术士们认为,所有的金属都是由水银和硫磺组成,其中汞是一切金属的本源,硫是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所共有的成分,而金和银含有最纯粹的汞和硫。

  因此在他们看来,普通金属与贵重的金银的不同,主要在于其中所含的汞、硫比例和纯度不同,运用一种“哲人之石”的点金石,就能改变金属的性质,把贱金属转换成为贵金属。

  这种“哲人之石”被人们尊奉为智者之石,是神圣的,具有魔力的万能属性,无数炼金术士历尽千山万水、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传说中的智者之石。

  如此一来,炼金术士们长期从事的就是这种在矿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的无效劳动。

  从古希腊时代到中世纪,人们花费了一千余年的时间进行炼金实验,最终炼石成金的梦想也没有实现,不过一千年的追逐,也没令他们放弃梦想!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方中世纪的炼金术代表的是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的炼金术经过不断地发展,最后在科学的道路上找到它的归宿,而我国及阿拉伯国家的炼金术,虽然发展的较早,但却只停留在化学的原始形式上。

  以辩证的思维,看待西方炼金术,可以看出,西方的炼金术从早期的一味追逐点石成金,发展到后来对自然物质的探索求知,中间起起伏伏,虽最终归于消亡,但如果没有早期的炼金术士的苦苦探索,很可能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化学。

  十六世纪英国哲人弗兰西斯·培根曾经就炼金术对科学的贡献做出了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他说:

  “炼金术士寻找黄金的苦心毅力,己使他们的后人获得许多有用的发明和有益的实验,并且间接促使化学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