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穷则思变 > 第十五章 蚊虫为伍 野鸟为伴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刘忠铩羽而归,自觉愧对妻儿,回家后有所转变,一改过去的洁癖开始下地干活了。

  这时候,油料作物已大行其道,主要以油菜与大豆为主,压榨技术也有飞速提高,老百姓家的食用油不再是单一的棉籽油了,菜油、豆油,甚至于玉米油也出现了。

  油料的出现催生了水产品市场,过去无人问津的鱼鳖虾蚌、鳝鱼泥鳅极受欢迎,价格不断向上飙升。

  野生的这些河鲜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有些头脑的村民开始将目光盯向身边的河渠池塘,刘忠也是其中之一。

  野塘成了村民们的菜篮子,毕竟资源有限,僧多粥少,你来我往地轮番上阵,就是金山银山也会被采空,由于太多人盯着野塘,终于导致鱼类资源枯竭。

  村民们再入野塘时,全都空手而回,没有了收益,野塘随之失去了吸引力,无人问津。

  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村民们的眼界也变得开阔起来,不再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田,纷纷走出家门投入到改革洪流中,在城市建设中和第三产业发展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做瓦匠的进入城市后,成为了建筑工人或者包工头;做木匠的进入城市后,成为了装修工人或装饰装璜公司的老总;做裁缝的进入城市后,成为了服装生产一线的流水工人或者小作坊业主,也有承包大厂成立服装公司的;没有手艺的选择更多,有的成为服装批发商,当了大老板;有的成为售货员,从事服务行业;有的从事货物运输,卖苦力挣大钱;有的跑到工地搬砖,卖苦力挣辛苦钱;还有些成为小贩挑着货品四处圈乡;百花齐放,四海捞钱,留守的村民们对野塘兴趣索然。

  刘忠此时提出承包计划,庄湾的村民当然一百个赞同。

  刘忠与村民们达成协议,他将长渠分为四块,每块每年承包费四百元,收益均分,村民们坐享其成,当然乐意。

  刘忠承包了其中的一块,在村西头与打网湾相连的那一块,水域面积六亩。

  庄湾村民每家每户的宅基地后面都挖有深坑,为当年中苏交恶时,防空所准备的。

  村民们又将深坑进行清理,纷纷买来四大家鱼苗进行喂养,形成了庄湾水产品供应的产业链。

  刘忠买来了鱼苗进行喂养,有鲩鳙鲢鳊鲤等等。

  鱼值钱了,偷鱼的也多了起来,为了防盗,刘忠在池塘北面搭建了一个鱼棚,处于中段位置,方便左右瞭望。

  刘忠白天要上班、干农活,夜晚又要呆在鱼棚里防盗,一夜要起来四五回,很是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