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完美未来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剧本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点建议。

  因为这剧本,居然是写商战的。

  或者准确一点来说,他写了一个返城知青,如何一步一步从倒爷变成了富商的过程。

  “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啊……”

  坐在电脑前面,赵浮生自言自语着。

  对于华夏的民营企业,赵浮生倒是有些了解。

  改革开放开始到九十年代初期,也就是所谓的“前公司时代”,当时社会上做生意的人,基本上就是个体户以及“官倒”。

  所谓个体户,也被称之为倒爷,简单来说就是做点小生意,开个饭店,卖卖衣服什么的,规模小,资本也不多。

  而官倒的话,人家的生意都是大生意,钢材、批文、汽车,基本上主要是赚大钱的生意,都是被他们垄断着。

  当时做生意的人,并不是社会的精英分子,大部分都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人。

  在赵浮生的印象里,知青是这些人的主力。

  毕竟当年返城的知青,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安置,脱离城市已久的他们,为了在城市当中生存下去,只能自寻出路。

  所以做小生意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因为当时没有《公司法》,所以大部分人申请的营业执照都是个体经营,也就被称之为个体户了。

  当然,还有那些官倒,他们倒是成立了不少公司,只不过因为身份背景的缘故,虽然公司名义上是国营的,可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私人敛财的工具而已。

  其实按照赵浮生的想法,这个阶段应该说是非常原始的市场经济阶段,民间的商业活动更像是跑江湖的,很多时候做生意都是靠江湖规矩办事。

  江湖是什么?

  武侠小说里面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可事实上,江湖说的是整个社会的边缘地带,最早的时候,江湖就是指一个城市里面的犄角旯旮的地方,所以古人说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今时今日,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正轨。

  所谓的草莽富豪,已经很难再出现了。

  诸如杨国强那种靠着包工队起家的富翁,不可能再次出现在某个行业里。

  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是靠着某个项目一夜暴富,而不是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说实话,这个剧本,赵浮生很喜欢,但他不得不承认,真要是拍出来的话,在如今的这个情况下,估计收视率不会太好。

  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有时代的局限性,这一点无可厚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