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残明霸业 > 162 从笑傲前行到不太行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科举之路走不通,又娶了个残次品回家,乡绅有些憋屈,经常一个人钻到小树林抱着膝盖默默无语两眼泪。

  可是木已成舟,他的胳膊也掰不过太爷的大腿,也就自己骗自己,逢人便说:娶谁都是娶,闭着眼、吹了灯,都一样。

  乡绅虽说认了命,却也由此攀上了高枝儿,光大了门楣,靠着岳父老泰山任期内的照应,搜刮乡里,扩屋填瓦,囤积良田。

  多少被他抢去了土地的人家哭诉无门,想要告状,便会被县太爷用板子给打翻了丢出去。

  王员外也开始豢养打手,偷偷杀人,那些相信老天必定有眼的,发誓要和他磕到底的,最后都死的不明不白。

  大明王朝中后期,土地逐渐被兼并到少数藩王、世家大族和官僚的手中,也许这种现象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

  嗯,在华夏,这样说是在井田制被改成私田以后吧。

  许多人认为土地的兼并很正常,可又有更多的人认为,每一次这种现象的扩大都代表着一个王朝走向灭亡的开始。

  大明朝和历朝历代都有这么一节,土地丈量是越量越少。

  地方官吏大笔一挥,水田变成了旱田,9亩变成了6亩,当然那时候记账的,肯定不会使用阿拉伯数字,还能写反了么?

  这只是举个例子,不过官字两张口,说大便是大,说小便是小。

  当了官便能多收银子不缴税,中了举还有皇粮吃。

  这确实是人家十年寒窗所得的权利,甭管百姓乐不乐意,规矩是人家替傻帽皇帝定的。

  饶是这样,人家乡绅们还未必肯交税。

  地主们也会给官员们送钱免租,只要地方官有了好处,便再也不会来要,天高皇帝远的,皇帝老子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这样的乡绅交给他一石粮食。

  许多人会说大明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土木堡之变。

  却不知土木堡之后,明军连连反击,打得瓦剌依然毫无脾气。

  期间瓦剌还迫不得已释放了明英宗,最后连大酋长也先思密达也因被大明全面打击报复,死于瓦剌贵族间产生的内讧。

  而明英宗年间的另一件事,实则才是大明由盛转衰的最大诱因。

  在英宗二次登基的正统年间,他将江南重赋官田改依民田起科,也就是将太祖至宣宗时期一直属于皇家的江南大片良田划归为民田。

  这里面有没有可能是英宗为了重登大宝,而与江南士大夫达成的某种协议呢?这便不得而知了。

  可就算没有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