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残明霸业 > 417 南北兵之争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两位总兵要撤退,一心立功赎罪的周敦吉便瞪着眼睛对他说:

  “要是沈阳不能得救,我们这些南兵在东北这嘎达挨冻了三年是为啥呀?”

  在东北待得时间久了,周敦吉都会说几句地方化了。

  而他说的三年,是虚数,并非三整年。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抚顺失守,万历四十七年明军萨尔浒战败后诏令调集天下精兵。

  四川兵马来到辽东,算上天启元年已经过去的三个月,差不多是两个半年并一个整年。

  可周敦吉的帽子扣得挺大,陈策和童仲揆都不敢反驳,于是黄山的两个总兵便硬着头皮继续赶赴战场。

  而来自其虎皮驿的总兵朱万良,来自武靖营的总兵姜弼和奉集堡总兵李秉诚,也只能硬着头皮前往。

  刚刚说了,明末不止是党争,军方也有南北兵日渐不合,上述三位总兵便全都是北兵。

  南兵不退,而北兵退了,骄傲如他们,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尤其李秉诚的资格还非常老,而且履历尤其光彩。

  辽东军的所有火炮手都是他训练出来的,他曾和袁崇焕一起在孙承宗麾下听用,那时候人家便是总兵。

  当年在孙承宗手下,袁崇焕负责盖房子修城堡,这是袁督师的强项。

  而李秉诚还曾在孙元化手下干过,众所周知,孙元化是火器方面的专家,李秉诚和孔有德等人一样,都是他的学生,而且是得意弟子,否则怎会被孙承宗看中带去辽东呢?

  这些北方边军待遇优厚,尤其李成梁时期,家将骑兵各个良田百亩,广厦数十间,放在欧洲的话人家分明就是骑士阶级,算半个贵族呢。

  当兵当到这个份儿上,能不为朝廷为边帅卖死力吗?所以边帅李成梁能有笑傲大明二百年的战功,真不是吹嘘。

  泰昌帝只当了五个月皇帝,却是拨银一百五十万两发军饷,南兵一两银子没捞着,给的都是北方边军。

  边军又瞧不起曾经在东南沿海穿着纸糊盔甲被一群三寸钉倭寇打得稀里哗啦的南兵。

  以为南兵更适合去唱戏,而且还是悲情戏的配角,最多活三集的那种。

  至于说打仗,那就呵呵了。

  而南兵中也有自己的骄傲啊,东南沿海各卫所的那些城管没资格代表全体南军,他们中也有战斗力超强的队伍。

  俞大猷是福建人吧?

  戚继光虽然是山东人,可戚家军却全都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义乌人。

  戚家军东南平倭,平定倭寇后又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