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唐朝好郎君 > 第一百七十章 棉花的妙用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公元797年,赤松德赞去世,他的儿子牟尼继承了赞普的王位,亦称牟尼赞普。新老赞普的交替并未使前线的战争有所放缓。公元800年(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吐蕃以牟尼赞普的舅舅攘都罗为都统,统帅八万吐蕃大军和黑衣大食等投降吐蕃的降军屯兵昆明一带(不是云南的昆明,这里的昆明指的是四川省盐源县一带,特注),准备兵分两路,一路攻打云南的南诏政权,一路攻打唐朝收复的巂州。

  但大军尚未成行,吐蕃在川滇一带就发生了接二连三的叛逃事件。在短短数月时间内,投降唐朝的高级官员就有颙城守将杨万波、腊城节度使、笼官马定德以及牟尼赞普的养子、西贡节度监军野多输兼等人。而次年驻扎在三泸水一带的吐蕃军队又遭受唐朝军队的袭击,唐军掘开河堤放水冲垮吐蕃阵地,并在其退路上设下埋伏。吐蕃军在退保鹿危山的途中遭遇唐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跟随吐蕃作战的大食、康国士兵也被唐朝俘虏,蕃军死伤两万余人。

  此役后,韦皋与南诏联军进入全面反攻的阶段,韦皋以两万兵力分九道进军,南诏策应协助,双方合军分十路深入吐蕃辖境。韦皋军一路攻破松州、栖鸡城。又在雅州城下击败吐蕃,[“十月破蕃兵十六万,拔城七、军镇五、户三千,擒生六千,斩首万余级,遂进攻维州。救军再至,转战千里,蕃军连败。“],唐军在拔除了外围据点以后顺势围困了维州、昆明两城。

  对于吐蕃来说,倘若维州城失守,吐蕃进军巴蜀的计划将彻底破产。这座位于成都平原西侧的山城堡垒一旦丢失,唐朝可以通过维州城所把守的山间要道直入吐蕃腹地。而此时吐蕃手中最后一张王牌就是论莽热驻扎在河西、灵朔一带的吐蕃兵团。尽管论莽热此时还要部署河陇一带的防御工事,其手下吐蕃精锐骑兵也不适应西南地区山地密林的战斗,但吐蕃仍将扭转战局的希望押在论莽热身上。

  贞元十七年,吐蕃大相、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率领灵州朔州地区的吐蕃精锐南下、吐蕃大军奔赴数千里之外的巴蜀以解维州之围。

  初入川蜀的吐蕃兵团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地形不熟,论莽热所领的吐蕃士兵大多来自青海、甘肃守军,骑兵战马众多。而此时的维州地区山高林密,韦皋所领的剑南西川士兵及南诏援军熟络地形,在山岭要道中设下了关卡埋伏。

  玄宗天宝年间,吐蕃和南诏同盟时期,曾经利用川滇地区复杂的地形大败前来干涉的唐军,为当时河陇地区接连受挫的吐蕃获得了喘息之机。而如今双方角色互换,唐朝在暗处设下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