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唐朝好郎君 > 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器营再次扩张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调河西、陇右、西域等地军队的精锐东援。吐蕃乘虚而入,当地守军力不能支,河陇、西域之地先后为吐蕃所占。唐蕃战争的主要战场东移到今宁夏、甘肃东部、陕西以及四川西北部,唐蕃双方由以河陇、西域两个战场互相策应改为以今陕甘宁一带和今川西北一带两个战场互相策应。吐蕃经常长驱直入唐境,唐都长安也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下,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甚至一度攻占长安。当时,唐将郭子仪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广设疑兵,吓阻敌军。吐蕃不知虚实,据长安10余日后退走。

  这一时期,唐朝大量从内地调兵到边境防御吐蕃。因吐蕃多在秋高马肥时进攻,这些军队被称为防秋兵。唐朝虽然在战略上完全处于防御态势,但仍力争以战役和战斗上的进攻来挫败敌军,采用的仍是依托坚固据点实施机动防御,并伺机反击的战略。如永泰元年(765年),吐蕃与回纥等连兵入侵,围泾阳(今陕西泾阳)。唐军避其锐气,严守不战,并离间二者的关系。待吐蕃撤退时,又与反戈的回纥合击追击,大破吐蕃(参见“奉天、灵台之战”)。大历三年(768年),吐蕃攻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唐朔方骑将白元光反击,在灵武外围歼敌2万。同时唐将李晟迂回敌后,奇袭吐蕃后勤基地定秦堡(今甘肃临洮境内),焚其积聚,迫使吐蕃撤围退走。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吐蕃入侵,长安震动。李晟派精兵于汧城(今陕西陇县)设伏,击败吐蕃(参见“汧城之战”)。此后又派兵袭破吐蕃后方的摧砂堡(今宁夏固原西北),并焚其积聚,吐蕃被迫北撤。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攻灵(治今宁夏灵武西南)、朔(治今山西朔县)等州。唐以“围魏救赵”之策,派西川节度使韦皋从成都西山攻入吐蕃。韦皋军转战千里,大破吐蕃,迫使吐蕃从灵、朔撤兵南下(参见“维州之战”)。

  至德元年(756年)、二年(757年),吐蕃联合南诏攻克巂州,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克维州、松州,西川节度使高适没能夺回。永泰元年(765年),剑南节度使严武派崔宁在西山击败吐蕃军。之后,崔宁接任西川节度使,又多次击败吐蕃军的入侵。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与阁罗凤死后,吐蕃联合南诏发兵十万攻打西川,崔宁在朝中未回,吐蕃、南诏一路连克数城。唐德宗派李晟救援,大败吐蕃、南诏联军,追至大渡河外,联军死伤七八万人。贞元三年(787年),南诏王异牟寻不堪吐蕃的压迫,开始和西川节度使韦皋接触。贞元八年(792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