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唐朝好郎君 > 第二百零一章 腹黑的李煜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必须得承认,755年安史之乱后,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唐蕃之间的战争,吐蕃完全占据碾压性的优势,唐朝只能守住几个战略支撑点困兽犹斗。

  每年入秋,吐蕃都会兴兵而来,收割唐朝在边境地区种植的小麦,而唐将只能焚烧边境草场,加重吐蕃后勤压力的方式应对,这种情况唐朝称之为“秋防”。

  但即便是这种憋屈的防御手段,都曾成为吐蕃发动攻击的借口。

  最后一个阶段:双方重回均势(赤祖德赞与唐德宗、宪宗时期)。

  很多人对吐蕃强大的印象,多来源于安史之乱后,对唐军的碾压性优势。也确实,这段岁月足够的长,大约从75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786年,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

  但786年之后,狂攻了一百多年的吐蕃已渐渐露出了疲态。对于这一点,有切肤之痛的唐朝感受非常明显,在《旧唐书》里有明确的记述。

  而这时,唐朝宰相李泌又给德宗出了一条釜底抽薪之计。(要说李泌这个历经四朝的政治老狐狸,算得上终唐一世数得着的战略大师。有机会,我们专辟一篇仔细讲讲他。)

  随后,在他的运作下,唐朝与回纥再次结成盟友。回纥可汗顿莫贺达干娶德宗第八女咸安公主为妻,这也是唐朝三次皇女和亲之一。除嫁女之外,德宗还册封女婿顿莫贺达干为“长寿天亲可汗”。

  这可惜,这哥们也没长寿了,娶了媳妇,次年就死了。

  不过,在他任内“回纥”正式更名为“回鹘”,也算青史留名了。

  虽然吐蕃一直在以战养战,仅河拢地区估算就至少掠去数以百万计的唐人。

  但别忘了,当时吐蕃是西边顶着黑衣大食、北边扛着回鹘、东边对着大唐,东南角的南诏国也重新成了唐朝的盟友。

  除回鹘外,南诏国也重新成了唐朝盟友,极大地减轻了剑南道的军事压力。

  遥远的黑衣大食李泌有没有放弃,贞元元年(785年),以杨良瑶为使,扬旄西海远赴大食,这比同为宦官的郑和早了整整620年。

  李泌下的这盘大棋,堪称不折不扣的“阳谋”。因为,大食、大唐和南诏国与吐蕃都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只要有个机缘,很容易就能联合起来,而这对吐蕃来说,几乎是无解的计策。

  对于当时的战争形式,不光李泌看得清楚,韩滉也看出来了。

  虽然,这哥们给人更深的印象是画了《五牛图》。但其实,他也是个政治大拿,拜过相,旧唐书还有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