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唐朝好郎君 > 第二百零五章 唐蕃会盟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一、伊州的存亡莫知

  唐代宗宝应元年,吐蕃军队便曾攻陷伊州(哈密),但同年在河西唐军与北庭(吉木萨尔)夹击下收复,伊西庭节度使杨预战殁。

  但随后,吐蕃采取了与河西走廊同样的战术——截断联络线。

  位于伊西庭三州最东端,连接河西的伊州,成了吐蕃军队反复进攻的目标。

  关于伊州最终陷落的时间,目前尚无定论(或者我没查到),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比沙州沦陷的(786)时间早。

  因为,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倒数第二任河西节度杨休明退守沙州期间,河西与北庭间的交通便在吐蕃的打击下时断时续。

  杨休明被迫将两地的行政管理分置,由曹令忠(大历七年,赐北庭都护曹令忠为李元忠)主持北庭,周鼎主持河西。

  767年,杨休明也前往北庭的路上,被人袭杀。可见经伊州,联络沙州与庭州之路,危机四伏。

  伊州陷落后,长安与西域的交通线,被截断了两处。坚守于天山北麓的唐军,只能通过回纥道与长安进行联系。

  但这种联系必然是时断时续的,大漠之中的回纥也不是善茬,打劫商贾使臣是常有之事。

  依据唐史的记载,最起码到建中四年,长安城的君臣们确定无疑的知道,自己在西域还存有一块飞地。

  因为,在这一年为解决爆发于泾原的兵变,唐德宗李适准备把安西、北庭打包卖给吐蕃。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师之变爆发,乱军冲入长安,李适仓皇逃奔陕州(三门峡)。

  为了尽快剿灭叛乱的唐军,李适以割让安西、北庭、泾(甘肃泾川县)、灵(宁夏灵武)四地,以及每年“赠送”一万匹彩绢为代价,换取吐蕃军队协助平叛。

  朱泚叛军平复后,吐蕃大相尚结赞前来索要酬劳。

  李适虽然对吐蕃军队行动迟缓、沿途劫掠和未能如约协助收复长安,感到不满,但还是决定履约。

  他命陆贽起草了《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已共西蕃定议,兼立誓约,应在彼(四镇、北庭)将士、官吏、僧道、老,耄寿百姓等,并放归汉界……,然俊以土地隶属西蕃。”

  此时,李泌已再次回朝。

  听说此事后,上殿力陈不可为,“安西、北庭控扼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以分吐蕃之势,使之不能东侵,奈何拱手与之!且两镇将士,在河西走廊断绝后,困守孤城二十年忠心不改,现国无褒奖,却弃之而去,天下何守?!更何况,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