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贞观俗人 > 第1150章 过江猛龙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不知死活的蛮首接了伪诏响应。
  谢龙羽于是带着子孙们对他们开刀,打着讨逆平乱的旗号,灭了十几个寨子,又威逼招降了数十个,最后从山里抢了七千多户人出来,也算舒畅了许多。
  其它的赵氏田氏等也大多如此操作,不断靠近矩州、播州,便也扯着虎皮做大旗,把周边不服号令的蛮部扫荡了一批。
  当然,不管是这三大豪强,还是其它中小豪强蛮首,却没有谁敢胆大到动朝廷控制的州县,也不敢轻易触碰中原来的移民。
  商路也基本上不受影响。
  黔中不产盐,而大唐通过长江水运,从扬州运来大量的盐储存在播州和东宁州,设立了大盐仓,凭借着手里的盐,来换黔中豪强手中的茶。
  然后再把茶销往云南、剑南、镇南等边地。
  谁掌握了盐,谁就掌握了黔中的经济命脉,在这块,朝廷是始终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的。
  除了从长江水运过来的淮盐,朝廷还有从广西柳州水运到应州的广盐,从安南经红河再转云南通过南盘江运到琰州的盐。
  除了盐,糖酒瓷器丝绸等精美而又价格实惠的商货,源源不断的通过各条水陆干道进来,四条驿路则保持着信息通畅。
  在河水充沛的时候,安南湖广的粮船也跟着进来,将一船船粮食运抵设在播、矩等地的储备粮仓之中。
  短短数年的时间,如今朝廷在黔中地区,驻军数万,实控的地区也越来越多,移民也越来越多,又进一步促进了这里的经济发展,甚至连农耕、种茶等技术都飞跃提升。
  张士贵在旁边告诉秦琅,“仅去年一年,朝廷通过四条干道,水陆兼用,输入黔中的盐约三十万石,黔中产铅,去年运出铅四百七十万斤,运出茶叶·····”
  黔中以前交通封闭,道路难行,又不产盐,主要靠川盐、滇盐,但川滇的盐入黔难,导致盐价极高,且盐都掌握在几大豪强手中。
  他们通过马帮将川盐滇盐运入,然后高价再批发卖给黔中商人。
  旧例,纳二斗米换一斤盐。
  商人们运粮到各大豪强的盐仓换盐,二十比一的比例换取,然后再分销各地,成本价如此之高,卖出去自然还得加价。
  中原百姓以前吃斗米斤盐就觉得高盐价了,但黔中百姓吃的盐更贵。
  而现在,朝廷完全掌握了盐,凭借着手中的全方面优势,把成本更低的淮盐、广盐运来,敞开供应,搞起了食盐专卖。
  不论远近,每斗盐一百一十文钱,也不再需要纳米换盐了。
  过去商人用二斗米换一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