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谍海猎影 > 第八四四章 祖宅(求月票)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委员长做委员长,也有十个年头了,他一月薪水八百多块,一年就是差不多一万,算一算,怎么也有十万块了。

  每年除了定期向建丰同志的母亲毛夫人寄一笔生活费,委员长的薪水就没怎么动用过。

  委员长用私人的名义,动用这笔钱给建丰同志补办婚礼,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交待完之后,在县政府吃了一顿便饭,车队又启程,开往奉化溪口镇。

  这一段路就好走多了,接近七十公里路,只走了一个多小时。

  委员长的祖宅叫丰镐房,在溪口镇中街,占地近八亩,既便以方不为的眼光来看,修的也是富丽堂皇。

  这祖宅的“丰镐”二字,是委员长的父亲过世后,叔伯长辈们给他兄弟几人分家时定的,那时的委员长才九岁。

  只是这两个字,也是大有来头。

  委员长父辈兄弟三人,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

  委员长之父行三,分的祖房便叫周房。

  蒋父病故后的第二年,众长辈为委员长兄弟三人分家,议论将盐铺归为一家,祖房分为两家。

  其实这个时候,委员长的弟弟已早夭,家中兄弟只有他与同父异母的大哥蒋介卿。

  长辈之所以如此分,只是因为盐铺的价值最高,不太好分,有意多立了个名目罢了。

  蒋氏族老从委员长父辈“周房”及委员长这一辈在宗谱中属“周”字辈,推及西周两位帝王的都城----丰邑和镐京,各取第一字定为房名,分给委员长的祖房故而名为“丰房”。

  分给三弟蒋瑞青的祖房名为“镐房。”

  因三弟早亡,便由同母兄弟委员长兼祧承袭。

  同父异母的大哥蒋介卿则继承了蒋氏盐铺。

  千万别小看这个盐铺,比蒋氏祖宅有价值多了。

  蒋父逝世时,还是光绪二十一年,紫禁城里说了算的还是慈禧,清朝的江山相对还是稳固的。

  盐是清朝的主要税收来源之一,不是谁都有资格开盐铺的。

  蒋家能成为溪口镇十甲富户之一,蒋父能为兄弟二人攒下这么大的家业,全是靠这个盐铺赚回来的。

  蒋父逝世后,为了争夺这个盐铺的继承权,委员长的大哥蒋介卿,还与继母,也就是委员长的生母王夫人发生过不小的纷争。

  族老肯定是偏向已成家的长房的,最后盐铺归了蒋介卿,还从蒋父遗款中分了一大笔钱给他,让蒋介卿另修宅院,祖宅和田产归了委员长。

  后人评说,蒋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