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谍海猎影 > 第一零三七章 记吃不记打(求月票)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方不为一直想不通,都已经上了三五八回当了,为什么委员长还不死心?

  淞沪会战时,既便脑子都快打出来了,但委员长依然没有绝了让国际力量干预的想法。

  先是找英美。

  英美两国,特别是美国人觉得,过早干涉中日之战,肯定会提前得罪日本人,这与美国的根本利益不符。

  所以不但没有答应调停,反而埋怨国民政府擅起争端。

  委员长又转过头来找苏联。

  苏联倒是答应出兵东北,侧面牵制日军。

  但直到南京沦陷,委员长也没有等到苏联援兵的影子。

  最后只能找老牌盟友德国。

  奉元首阿道夫之命,大使陶德曼斡旋于中日政府之间,谋求停战与和平。

  一想到这里,方不为就想冷笑。

  若不是太过相信德国人,淞沪会战至少少死十万士兵。

  林尉虽然没说谈判为什么失败了,但方不为却知道一些。

  日本答应停战,但前提要求是:以蒋委员长为首的国民政府,必须无条件向日本政府投降。

  委员长底线再低,也没办法答应这一条。

  纵观中华几千年,不战而降的亡国之君有几个?

  这也算是绝了委员长不多的一丝念想。

  当然,这还不算最后一丝。

  两年后,王兆名发布艳电,日本扶持汪伪政府时,那才算是绝了委员长谋求向日本妥胁的最后一线希望。

  之后,到了珍珠港事件前夕,日本与国民政府也有过一段短暂的对峙非战时期,但那不算妥胁,而是委员长看到越是抗日,中共的武装力量越是强大,便想借着日本人的手,玩驱虎吞狼那一套。

  不过没坚持多长时间,太平洋战争就爆发了。

  连金主大爷都下场了,国民政府哪里还敢和日本人眉来眼去?

  也是那个时候,民国政府才跟在美国人的屁股后面,正式对日本宣的战。

  反过来再说,为何其他人一致建议弃守南京,就只有委员长和唐生志两个人觉得南京必须要守一守?

  就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太过相信德国人了,认为德国那般强大,日本人肯定要给几分面子,不会真的攻陷南京。

  所以其它要员都走了,委员长依然还留在南京。

  现在满意了吧?

  “真是记吃不记打!”方不为暗暗的骂了一句。

  没办法再提前疏散百姓了,方不为顿时觉得有些无所事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