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 > 第二百八十二章 遗憾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就在楚丽华以为差不多自己已经把都江堰溜达一圈的时候,突然就到了一处空旷平坦的地方,远处好像是高立的水闸吧?

  楚丽华拉着依然有些腿软的王婷跟上去听了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闸了。

  ——“都江堰工程总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筑坝分水,修渠引水”。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是修筑宝瓶口引水工程,将岷江水流分为两道,使岷江水流向东边的成都平原,同时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成都平原的干旱,灌溉那里的良田。

  宝瓶口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鱼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宝瓶口。

  鱼嘴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道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这边导游刚讲解完,楚丽华完全被这样伟大的智慧震撼住了。

  她直接拉着王婷跑去了大水闸边上仔细观看。

  那种宏伟壮观的场景,楚丽华实在是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话说的真是一点毛病没有。哪怕平时再会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各种小矫情小情绪,面对这样宏伟壮观遗留两千多年的。历史古迹也依然无法做到详尽的描述。

  等到两人细细绕着高大壮观的大水闸走了一遍以后,你回头之前跟着的导游和那群人早已经不见了踪迹,不过还是有人顺着前方一直往前走去了,两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