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梦回大明春 > 505【叛乱遍地】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真正能打仗的,全是“营兵”,在此特指不属于卫所体系的社会招募士兵——这跟明末辽东有很大区别,辽东武将靠家丁打仗,大同武将靠募兵打仗总得来说还是大同更好一些。

  但扯淡的是大同武将战时募兵战后直接遣散军队。

  具体操作如下夏天的时候赶紧募兵,以防备蒙古秋天入侵。冬天来了立即遣散招募部队,以节省口粮开支只留少数基本兵力。

  而朝廷兵册则显示,一直都有大量募兵存在,一直在发放口粮和月粮,这种操作属于季节性吃空饷。其实他们就算不遣散招募部队,也是不发月粮的,只给口粮就可以了,但武将贪到连那点口粮都想省。

  席书按照清点之后的现状,干脆全面进行“易卫为营”改革,即卫所体系彻底退出大同作战编制。

  由于大同镇地位特殊,此镇在设立不久,就开始“易卫为营”改革了,已经改革了好几十年,否则席书还真不知道如何下手。

  在席书的主持下,大同卫所兵员,今后一律回去种田,作战兵种全靠招募而来。

  卫所军户,也可以报名参军,全部享受募兵待遇。

  旗兵,取消。军兵,取消。军余,取消!

  这种做法,会导致军费开支成倍提升。优点是提升作战能力,尽可能减轻将领对士兵的盘剥,贪污所耗财政成倍下跌,将领贪污今后只能吃空饷(后勤不归这些将领负责,那是都司军官的油水来源)。

  事实上,嘉靖朝靠中央拨款维稳,也实现了这种改革。到嘉靖末年,大同的旗兵、军余都不统计了(没有消失,只是对朝廷来说可有可无,但将领依旧还在继续盘剥)。

  嘉靖时期属于被迫改革,具体操作全掌控在将领手中,中央没有丝毫的主动权,最终反而带来更沉重的负担。

  席书则是主动改革,哪里兵变就镇压哪里,反正刚把蒙古人赶跑。

  在“易卫为营”的过程中,席书解放了两万多沦为农奴、家仆的卫所士卒,大部分都在清田之后分到军田种地去了。

  从正德二十二年,到正德二十四年,席书前后镇压大小兵变八起,期间他甚至遭遇了一次刺杀。

  反正后来席书回到京城,再不敢踏入大同地界半步,遗言也让儿孙不得去大同。

  ……

  席书在白登山大胜蒙古骑兵,那是十月份的事情。

  咱们把时间拉回来一些。

  春季,两广总督姚镆统兵十万,在广西大败土司叛军。仅过了两个月,土司叛军卷土重来,广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