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小阁老 > 第五十五章 徐胖妙计安昆山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足了,今天居然比昨天又多下了两三成米。

  “上头分多少下多少。”里长一边打饭一边欢喜道:“说是每锅都下三十斤,让大伙儿吃饱了好有力气干活。”

  这样每天也能多揩点油了呢。

  “好哎!”一个个窝棚中欢呼声此起彼伏。

  “没想到,遭了灾还能吃上顿饱饭。”老百姓们一边等着打饭,一边激动的七嘴八舌。

  “看来每天都有粮食来是真的,要不也不敢这么造。”

  “就是,还有人谣传,说什么洞庭商会不让粮食进昆山。纯属胡扯嘛!”

  “谁再瞎说我撕烂他的嘴,敢往大老爷身上泼脏水”

  “就是,大老爷一来就不一样了,我看今年有希望!”

  仅仅一顿饱饭,就让老百姓士气大振,一扫颓丧!

  县城内,破破烂烂的慧聚寺旁,一排排简陋至极的窝棚,一直延伸到至和塘畔。

  这些一眼望不到边的窝棚,便是昆山县的安民社了。

  当初顾鼎臣设计县城时,就考虑到昆南的百姓几乎年年遭灾,这才力排众议,坚持将县城扩大两三倍。并与父老约定,至和塘北除了原有的几座建筑外,不可再兴土木,亦不可开拓水田,只能种麦子。

  因为麦子在梅雨季之前就收完了,空出来的地方正好可以安置昆南的灾民。

  顾状元为了家乡父老,可谓苦心孤诣,也难怪顾家在昆山声望无两。

  也正因为顾家的坚持。三十年来,昆南的百姓才能在城中有一栖身之处。

  否则年年水灾,昆南的百姓早就全跑光了……

  此时,住在安民社的男人们都出去干活了,留下的妇孺老弱也没闲着,在里中老人的带领下编筐子、搓麻绳……为抗洪修堤生产耗材。

  这同样是以工代赈的一部分,因此中午时,官府同样要管饭的。

  当然,粮食的配额壮丁的一半。

  所以当他们分到半干半稀,比昨天多一半米的午饭时,同样全都欢喜万分。

  再配上小鱼小虾青菜汤,老弱妇孺们笑开了花,再也没人相信城里断粮的鬼话了。

  一片喜气洋洋的欢呼声中,徐渭和吴承恩走出安民社,上去返回县衙的小船。

  “怎么样,现在还有人信谣传谣吗”徐文长背着手,得意洋洋。

  吴承恩与他并肩而立,摇头笑道:“不会了。”

  等晚上放工,增加工食的消息一传开,自然再不会有人相信,县里买不到粮食的鬼话了。

  这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