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宋缔 > 第两千四百五十七章旧漕新运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虽然速度慢,但胜在稳当和运载量大,岷江水波涛汹涌,水量巨大,单单是有史料记载的便达数十次之多。

  汉武帝元封三年岷江“溢”出,“漂流万家”。汉成帝时,岷山发生地震山崩,上游河道溃决。晋武帝期间,同样的祸患重演。唐代,有记录的岷江大洪水就有八次之多。

  到了五代时期的后蜀广政十五年,岷江洪水淹没当时都城延秋门,城墙冲垮,百姓流离失所。

  到了大宋,岷江洪水愈发频繁,从太祖朝第四年起,就发生了“西山积霖,江水腾涨,汹汹趋下,尾向横决”的事件,见于朝廷的水患录中。

  其后的几十年间岷江仿佛时故意和大宋王朝过不去,不是上中游泛滥,就是中下游成灾,一直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若非情不得已,赵祯也不想让大军乘坐官船从岷江上经过,但好在上游的都江堰经过朝廷的投入已经颇见成效。

  历朝历代对都江堰都有修缮,这已经称为汉家王朝不可缺少的岁修制度。

  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

  到了大宋,因岷江之患,朝廷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

  岁修时修整堰体,深淘河道,淘滩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准,堰体高度以与对岸岩壁上的水则相齐为准。

  而这些都要得益于三国时期的名人“诸葛亮”,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一千两百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虽然在泸州看不见都江堰,但泸州却因为都江堰的存在而被惠及,岷江的水患得以控制,当然也便与漕运。

  站在船上的赵祯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不得不感叹这个时代人心中的那股强大,江水再汹涌也阻挡不住泸州人走出去的信心。

  谁不知道大宋的漕运乃是黄金水道,但真正能依靠漕运发达起来的城市寥寥无几,大量的官船其实不都是被朝廷调运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是原本就停靠在泸州的。

  这里漕运发达,所以官船和民船的数量都很多。

  此次征调的船只中不光有官船,还有大量的民船,不要小看这些民船,他们的吨位同样惊人,有些甚至超过了官船。

  民间商贾总是会不自觉的扩大规模,因为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