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重活不是重生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教育不能穷,孩子应该苦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差,甚至更过分,更脱离实际。

  人家那些生后在城市的学生,大多数接触不到父母的具体工作,父母的工作也不是他们可以帮助、替代完成的。他们有那个环境和时间去玩乐,去享受自己的课外时光。回到家里能够生活自理,能够适当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能给父母端茶倒水就已经可以了。

  农村娃呢,他们自己就生活在他们自己父母生产劳作的地方,他们能够随时随地看到他们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劳作、如何辛苦。农村里面的农活也不都是什么重体力活,不是孩子无法完成的技术活。农村里的许多农活,上到百岁老人,下到三岁孩子,只要能动的人都能干。他们凭什么不跟着他们自己父母,祖父母一起劳作?从小帮助家里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活。

  父母心痛他们,爱护他们,不愿意让他们受苦是一回事。但是,他们不能认为理所当然,学习玩耍之余,主动帮父母干些农活又怎么了?凭什么一个农家子弟就下不得田地,干不得农活,粘不得泥巴?

  祁景焘有他自己的理由和现实案例,他三姑祁翠萍,他自己,他妹妹祁琳。他们三个会到农村家里什么农活不能干,什么农活不会干?

  他那些高中大学的同学,农村出身的多的是,那些同学回家不帮父母干农活的也没有。他们回家帮父母做事其实并不需要完全和父母一样全力以赴,都是帮父母做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也不是非得要他们去帮忙,而是看他们自己有没有那份心愿,愿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同甘共苦。这种环境里培育出来的农村学生往往都是英才,他们未来的成绩更高。

  那些从小被父母溺爱,生活的童话世界的孩子祁景焘见过。城市里那些孩子先不去说,农村里那些从小被父母溺爱,而他们的父母能力有限,脱离他们那个小家庭环境出来,谁当你是个宝?那些娃娃能成才的就没几个,文不成,武不就,最后大多成什么样子了?这种例子祁官营就有不少,有几个还是他的小学同学,祁景焘更本就不需要去其他地方找案例。

  他既然准备花大价钱打造校园,就有自己的教育思路,要不然,他那些钱白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