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唐朝好郎君 > 第一百七十一章 贾耽的另一面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其实,李煜对贾耽的印象并没有坏到根底,毕竟他也是大唐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贾耽出身于仕宦世家。从小喜欢读地理书籍,喜爱骑马射猎。青少年时期勤奋读书,博闻强记。

  天宝十年,22岁的贾耽以通晓两经登第,从此走上仕途。

  乾元元年,贾耽出任贝州临清(今河北清河)县尉。不久,又转任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县尉。在处理日常政务中表现出色,得到太原尹王思礼赏识,升任度支判官。后转任试大理司直、监察殿中侍御史。

  上元二年(761年),贾耽升任检校缮部员外郎兼太原少尹、侍御史、北都副留守、检校礼部郎中。

  大历八年(773年),贾耽被调任为汾州刺史,在任七年。

  他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贞元十七年(801年),贾耽经过长达三十多年的积累,完成了《海内华夷图》及《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进献朝廷。其中《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大型地图。在制图技术上,创墨朱殊文制图法

  在书籍中的地理记述是中国对外宣示领土和海权的重要依据。他利用掌管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便利,向外国使节打听各国的山川形势、地理沿革和风土人情,然后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此外,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少数民族的遗老,甚至民间流传的小说谣谚,他都会留意记录,然后汲取精华,去伪存真。贞元十四年、,贾耽用裴秀的制图六原则绘制“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一轴,主要表现陇右兼及关中等毗邻边州一些地方的山川关隘、道路桥梁、军镇设置等内容。他用文字注记详加说明,然后汇编成册,故名《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吐蕃黄河录》。图和说明一并奏之朝廷。

  贞元十七年,贾耽经过三十多年的阅读文献,调查采访,认真选取资料,绘成了《海内华夷图》,撰写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献给朝廷。《海内华夷图》为表现唐代统一的面貌,图的面积约110平方米,“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别章甫左衽,奠高山大川;缩四极于纤缟,分百郡于作绘。宇宙虽广,舒之不盈庭;舟车所通,览之咸在目”。其地理范围除唐朝所辖行政区外,还有四邻一些国家,是一幅小范围的亚洲地图,比例尺为一寸折百里,相当于1∶180万。图的内容包括唐朝疆域沿革、行政区划、古今郡县、山川名称、方位、交通道路等。图中的地名古今并注,古地名用黑色,今地名用红色,开中国以两种颜色标注地名的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