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唐朝好郎君 >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七擒七纵?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但以当时,唐庭四月才决定发兵,八月才走到青海的进军速度来说,唐军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要知道,薛仁贵麾下的唐军以步兵为主,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季节,在草原上与吐蕃骑兵寻机决战,如何能够取胜?

  因此战败后,薛仁贵才会慨叹:“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

  在这种错误的时间节点,以一种错误的方式与敌作战,别说是薛仁贵,就是孙武复生也赢不了。

  大非川之战是一场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唐军在保持四十年军事强势后,第一次在周边少数民族眼前大败亏输。这也是唐蕃间,在松州打成平手后,第一次惨败于吐蕃之手。

  有点可笑的是,当高宗决定给吐蕃一个教训时,他特意授予薛仁贵逻娑(拉萨)道行军大总管。

  上意暗指希望这位“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老将,犁庭扫穴直捣黄龙的。但可惜,吐蕃养虎之势已成,直捣逻娑(拉萨)不过是南柯一梦。

  此后经年,汉史屡见“吐蕃连番入寇”(《旧唐书》)的记载,凤仪元年(676)进掠鄯州(今青海乐都)、廓州、河州(甘肃临夏)、叠州,高宗为之停封中岳。

  凤仪三年(678年),李敬玄领十八万唐军在青海再度惨败于噶尔∙钦陵(禄东赞次子)之手。

  唐军副将刘审礼、王孝杰被俘,主帅李敬玄全军溃退,“辎重弃于路旁,绵延千里”。

  所幸,黑齿常之拼死夜袭,打破吐蕃合围之势,算是避免了唐军再次全军覆灭,这便是史籍所称的唐蕃青海之战(或承凤岭之战)。

  此战之后,唐史也不得不承认,吐蕃已成心腹大患,其实力足以与唐庭比肩。

  但吐蕃就此便一飞冲天了吗?当然也不是!

  自从上元元年(674年)二圣临朝后,唐朝对西部边事明显开始变得强硬。这大概有赖于武则天的性格,和优柔寡断的李治相比,武则天显然要强悍的多。

  随即,以王孝杰、娄师德、黑齿常之为首的唐军展开了一系列反击,双方渐成拉锯之势。其间唐军虽有识迦河之败、素罗汗山之败,但同样也有良非川、白水涧的连胜。

  因此,唐黑们所谓大非川之后,唐朝再无还手之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大非川之败并没有那么重要,至少它没有真正改变两国的战争格局。

  在这个阶段,唐蕃两国处于战场拉锯态势还有一个例证,便是西域安西四镇的反复易手。

  咸亨元年,吐蕃攻陷龟兹拨换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