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网游 > 唐朝好郎君 > 第二百零三章 论莽热再败
最新域名【海棠书屋 www.lashuw.com 】

在唐蕃200余年的交往史上,双方曾历经8次会盟。这其中,公元821年的长庆会盟最为著名。

  作为这次会盟的实物记载,矗立于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也称舅甥会盟碑),俨然成了汉藏友谊的象征。

  但就像中国老话说的,“不打不相识”通常是确定国家地位的常规手段。

  不下场比划比划,打个头破血流,谁能在乎和平的珍贵?!

  所以,唐蕃之间的会盟,其实是两国战争态势的补充。

  能直接弄死你,还会什么盟,铆足劲儿干你不就得了?!

  于是,在目力可见的史料中,每次唐蕃会盟前,都有一段漫漫长路要走。

  两国内部都不缺乏死硬的战争贩子,高呼弄死对方的口号,要死磕到底。

  今天,我们就以唐蕃间最重要的长庆会盟为例,看看通向和平之路的艰辛与曲折。

  唐蕃会盟碑

  一、头破血流的死磕

  刚才说了,死磕是会盟的逻辑基础!

  磕不动了,才会想会盟的事儿。

  长庆会盟前,唐蕃两国便结结实实的磕了一把。

  公元801年七月至802年正月,唐蕃两军围绕着盐州、维州大打出手。

  作为战争的发起方,吐蕃军队首先对关中北部的盐州下手。

  七月十八日,吐蕃大相论莽热驱兵围攻盐州,二十九日克麟州杀刺史郭锋,毁城郭,大掠城内居民。

  九月,盐州节度使杜彦光在兵威重压下,无奈放弃重镇盐州城,南走庆州(甘肃庆阳市)。

  吐蕃占据盐州后,纵兵掠夺并再次将盐州城焚毁。

  为了缓解朔方的巨大压力,唐庭以“围魏救赵”之策应对,敕命剑南节度使韦皋发兵川西。

  韦皋受命后毫不犹豫,于八月中旬遣步骑兵两万人,兵分九路齐头并进,向吐蕃所属维、保、松州、栖鸡、老翁城等地发起进攻。

  此前两国交兵,基本都是吐蕃攻,唐朝守。

  这次韦皋却主动出击,打击吐蕃控制区的纵深,这表明唐军已渐渐从安史之乱的影响中缓过气来,具备了分庭抗礼的能力。

  同时,唐军大穿插战术,必须仰赖诸羌部落的配合。

  这恰恰是之前蕃军的优势,现在唐军有能力采用,说明在吐蕃不断的征兵征粮困扰下,诸羌心生厌倦转向了唐朝。

  在川西崇山峻岭间的穿插血战,从八月持续到十二月,尤其是南渡泸水(大渡河)的唐军,在鹿危山大败蕃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